1.每天睡不到6小時!
每天睡不到6小時的朋友們,會因此破壞荷爾蒙平衡,導致肥胖機率增20%。硏究指出,睡眠不足會導致加速脂肪堆積的腎上腺素、刺激食慾的飢餓素(ghrelin)上升,抑制食欲的血清素、瘦素(leptin)反而下降,兩相加成的後果就是讓人愈吃愈多,尤其增加對垃圾食物的渴望。
2.不吃早餐,以為會瘦!
「每日食小一餐,應該會瘦啦?」千萬不要這樣想。習慣不吃早餐的人比固定吃早餐的肥胖機率多了34%,規律吃早餐,體重愈輕。
以機器做個比喻,經過一夜的休眠狀態,重開機當然需要燃料去運作,否則運作效率較差。即是說,早上起床不吃早餐,整天新陳代謝差,身體會以為今天是「飢餓日」而降低代謝,以致午餐過餓吃太多,不但傷胃,也都容易致肥。記得,減肥時也一定要吃早餐。
3.覺得吃小體積的食物不會胖?
你知道嗎?10顆水餃的熱量比排骨便當低?
為左減肥,你可能會選擇水餃。
事實上,這些混食的食物如水餃、小籠包、鍋貼、燒賣的熱量並不低,別被它的大小騙了。
硏究指出,一粒包肉的水餃,熱量就有80~100卡,小籠包一顆100卡,燒賣2顆約100卡,一粒肉包200~230卡。「一餐吃10粒餃子配一碗酸辣湯,熱量就破千卡了,」如果水餃裡包的是紅肉,或餃子皮再經加工為咖哩水餃、泡菜水餃,因加入更多調味料,熱量更高,不得不注意。
4.明天再減,用食物獎勵自己!
「我今天好累,吃多少少沒有問題的。」
「朋友飯局,我不能不出席啊!」
別再把食物當情緒的出口,或把減肥失敗怪到朋友頭上了。
減肥要莫忘初衷,當你對自己心軟,就想一想當初決意減重的動機。況且,規律飲食久了,突然「破戒」大吃,反而傷胃。
如果是真的不能不出席的飯局,不妨先在家裡吃點水果或高纖餅乾墊胃,用分食、挑食原則,吃飽後在家附近的車站下車走路回家。否則,經常同自己講「我明天再減」,就難怪減肥過程反反覆覆。
「減肥就像攻城掠地,守城最不容易。」將減肥生活化,養成好習慣如多動、吃慢些、定時定點用餐、規律作息、多喝水、尋求旁人支持、每週量體重,才是長保健康、苗條體態的關鍵。
5.吃太快+太夜吃
根據肥胖研究學會年會的研究資料,體重過重者常有的飲食習慣以「用餐速度快,少於20分鐘」排第一,近七成的人有這個壞習慣。
硏究表示「要把吃當一件事,專注吃,」細嚼慢嚥,每口咬超過20下。大腦需要至少20分鐘才會釋放飽足感,一頓飯要吃半小時以上,否則胃飽了、大腦沒飽,會愈吃愈多,還會影響消化。
此外,太晚吃飯也是個嚴重的壞習慣。飢餓素在晚上作用旺盛,會讓人特別想吃高油高糖的東西;且副交感神經在夜晚活躍,會刺激腸胃蠕動,消化、吸收得快,碰上晚上活動力低,容易讓脂肪儲存在腹部、肝臟這些方便長久存放、難消脂的地方。正常的用餐時間應在17:00~19:30。
6.有氧運動做很多 卻忽略肌力訓練
運動流很多汗,總有脂肪正在快速離去的錯覺。但只重視有氧運動如慢跑、單車機。不在乎無氧訓練,容易復胖,又瘦得慢。
「長肌肉」對維持體重很重要。無氧肌力訓練能使肌肉增生,肌肉又比脂肪多燃燒5倍熱量、能延長燃脂的時間。因為25歲後肌肉量逐年下降1%,應持續做間歇訓練或仰臥起坐、伏地挺身這些簡單的無氧運動增肌,提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和肌細胞的燃脂能力。運動時,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雙管齊下,才能減得快又減得好。
7.不愛喝水
水是身體最重要的溶劑,能促進代謝、保養肌膚。
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發現,每天三餐飯前半小時喝500cc水,3個月後能減下2公斤。飽足感跟食物的體積與重量有關,飯前喝一杯水,水的飽足感強,自然不易吃太多,一餐平均能少攝取20~30卡熱量。早餐前半小時喝水500cc、早餐與中餐間300cc、中餐前半小時500cc、中餐與晚餐間300c、晚餐前半小時500cc;不論男女,每天都要喝水共2100cc。
最好喝室溫約攝氏20度的水,因為人的平均體溫約37度,身體需要消耗熱量去調節較低的水溫,每喝1cc約能消耗17卡熱量。